程序员不存在了

差不多一年前,我开始使用Github Copilot,当时我申请到了三个月的体验时间,整体使用感受还不错。Copilot就好像是一个小助手,能够帮你补全代码,极大的提升了 开发效率,使用时,我只需要专注于代码的逻辑,而不必过多的考虑实现。甚至有时我只需要写下注释,让Copilot根据提示生成代码。不过体验中也存在不少问题,比如变量名用错,逻辑不符合预期等等,所以后来我并没有继续使用。感觉人工智能或许是比以前高级不少,但也没有颠覆世界的可能。

又一年的时间过去,这期间GPT也迭代了好几代,给我的印象是他更加聪明了。早期就体验过Cursor,给我的感觉可能就是少打开浏览器,直接集成了聊天窗口在IDE,那时Copilot也有在Vscode Insiders版本做同样的功能。现在再去看,Cursor已经大火,Copilot都免费了,重新用了Cursor几个月之后,我感觉程序员未来不久可能不存在了。有些从未学过开发的人已经使用Cursor编程了,就好像只要你有想法,会和Cursor沟通,你就可以写出自己的程序了,而Cursor这个程序员,只需要20美元一个月。

一开始总以为AI对文科生打击很大,现在看来对理工科也是一样的,2024年的生物化学诺贝尔奖都颁发给了AI。AI学的太快了,发展太快了,GPT o1拥有更强的推理。可以说是对人类的全方位打击了。当然他也不是无所不能得,AI的优势时推理,还有超强的学习能力,就目前来讲AI还是不能自主的创造,这不能否定未来的AI是做不到的。所以对于目前来讲,像很多文化,艺术,音乐创作的AI还不能很好的替代,也许目前对理工科的打击会大于文科类的学科。

AI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改变,未来AI会给我们带来再一次的工业革命,大大提高生产力。既然是生产力工具我们应该学会使用工具,学会和AI更高效的沟通就变得很重要了。未来肯定是AI的天下,各行各业都在探索,如果说想在这方面去发展,转到一笔钱,更好的方式是探索AI怎么应用到我们的各行各业中。如果说要去搞大模型,首先要看看自己有多少钱,训练大模型,现在动辄好几百万美金。

我自己的写作能力并不好,下面我直接让AI帮我重写了文章


《AI 浪潮下的思考》

差不多一年前,我初次体验了 Github Copilot。作为一个代码辅助工具,它确实带来了不少便利 - 只需专注于代码逻辑,具体实现可以交给它来完成,有时甚至只要写下注释就能生成相应代码。但当时的体验也不尽如人意,经常出现变量命名错误或逻辑偏差等问题。那时我想:”AI 虽然进步了,但离颠覆性突破还很远。”

然而短短一年间,AI 的发展令人惊叹。以编程领域为例,Cursor 的崛起就很能说明问题。它不再仅仅是个集成了聊天功能的 IDE,而是成为了一个强大的编程助手。即便是编程零基础的人,只要能够清晰地表达需求,就可以在 Cursor 的帮助下实现自己的想法。每月 20 美元,就能获得一个”AI 程序员”的服务。

AI 的影响远不止于此。它正在重塑各个领域,从文科到理工科都不能幸免。2024 年诺贝尔生物化学奖授予 AI 研究就是最好的证明。伴随着 GPT 系列的持续迭代,AI 展现出越来越强大的推理能力。不过,当前的 AI 仍有其局限性 - 尽管在推理和学习方面表现出色,但在自主创造力方面还有待提高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文化、艺术、音乐创作等领域,AI 还不能完全取代人类。

站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风口,我们需要积极应对这场变革。与其担忧被取代,不如专注于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个工具。学会与 AI 高效协作将成为未来的必备技能。对个人而言,真正的机会在于探索如何将 AI 应用到各个行业中去。至于开发大模型,除非有充足的资金支持(动辄数百万美元的训练成本),否则不应该盲目追求。

在这场席卷全球的AI革命中,我们既是见证者,也是参与者。面对AI带来的机遇与挑战,恐惧和抵触并不能解决问题。真正明智的做法是,顺势而为,深入理解AI的特性,学会与之共舞。在这个AI加速发展的时代,或许最重要的不是担心被取代,而是思考如何借助AI的力量,创造出更大的价值。毕竟,AI终究是工具,而决定这个工具如何使用的,始终是我们人类自己。未来已来,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拥抱这场变革,在AI与人类智慧的协作中,开创一个更美好的明天。


他妈的,感觉自己是个废物😢